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交流  督导简报

督导简报第72期

来源:教务处作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日期:2017-01-27访问次数:5901

 

督导简报

 

 

浙江工商大学教务处编    72   2017127

既“放鸟出笼”又“引鸟入林”

                     ——徐珣老师《政治学原理》翻转课堂改革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开始至今,笔者以随堂听课、学生访谈、授课教师访谈、课外教学观察等形式,全面观察公共管理学院徐珣副教授的《政治学原理》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过程,感受颇深。

一、课堂翻转解放学生的被动角色

传统教学教师主讲,学生听课。学生被限定在课堂的“笼子”中被动学习。徐珣老师《政治学原理》课程翻转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将学生从单一的课堂听讲的被动角色中解放出来,使他们成为知识学习的主动探索者和讲述者。翻转课堂筛选经典和前沿性文献,设计专题主题,引领学生阅读经典,理解专题;在这些阅读和研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网络平台、微信平台上讨论问题,并在课外展开小组的分组学习和讨论。最后,在课堂上分组、分单元讲述他们自己设计的研究选题,讲述过程包括,基本原理、政治社会问题、案例和论证观点等。使学生从消极、被动的听课者,转变为积极参与的讲述者。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为探索者和研究者的,积极的行动者的角色转换,从而使政治学原理教学的知识体系认知和专业能力培育的综合性目标,能够在全新的基础上得以实现。

二、翻转课堂为学生建立了立体化、多元化的自主学习空间

传统教学试图以一本教材、一个教室、一个教师,面向同学讲授专业知识体系,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改革则可以创造学生立体化的自主学习空间。徐珣老师的《政治学原理》教学模式改革,以网络平台呈现与政治学原理相关的经典文献,并引领同学线下阅读,线上讨论。课程教学过程中同时运用班级微信平台引导同学讨论专业原理。为强化同学将原理与现实社会现象相结合,还设计实地观摩与考察的教学环节。同时课程创设学生课外学习讨论小组,鼓励小组合作学习;并用“影子组”的方式,即每两个小组之间结对,形成研究、讨论和讲述论题上的竞争关系。翻转课堂上的小组展示和讲述环节,则成为各组同学之间合作、竞争与互补的课堂互动过程。在这样的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改革实践中,设计了多重场景的学习与互动空间,使得教学和学习的过程,转变成为将同学引入立体化的多空间的学习“丛林”,使课程形式活泼,内容丰富,过程精致。

三、翻转课堂必须体现既“放鸟出笼”又“引鸟入林”

从传统的以教师讲解诠释为主的教学方式转向新型的学生课前、课中、课后学习、讲解、拓展为主,对于学生本身也是较大的挑战。虽然把学生从乏味的课堂解放出来,但如何能够让学生进入自己喜欢的角色,并非易事。弄不好就会造成学生无所适从的状况。经过听课观察以及与课程师生的后续交流访谈,徐珣老师主要体会是“放鸟出笼”与“引鸟入林”必须有机结合,相互衔接。除了在课堂上为学生示范如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有时候还要个别指导示范。把学生引入正轨才是翻转改革的难点。由此,他总结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新思路,既表现在解放学生的角色和态度,恰如“放鸟出笼”,同时也需要建构立体化的学习空间,激发同学参与合作竞争互动,恰似“引鸟入林”。而这种实践模式也初现一定的成效。首先,学生克服了消极被动的角色,并理解了政治学原理课程面向现实社会生活的内在关怀。其次,教师讲授,侧重精讲、以及关键环节的点拨和引领,使同学真正看到政治学原理知识体系的核心构成,并同时理解这门课程对于公共管理的专业性目标期待。再次,课程立体化的教学空间,鼓励同学以各种形式参与,主动学习,增进了同学自主学习、研究探索和相互协调的能力。最后,翻转课堂的讲述与展示环节,也综合性地呈现和训练同学们的听说读写议的能力。(何翔舟)

如何上好“翻转课堂”课程的一点启示

“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克服了传统课堂和MOOCs的弊端,既满足了“学生主体”、“兼顾效率和质量”的价值诉求,又注重教师对教学程序的主导作用和对教学活动的组织作用。

笔者上学期听了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邹园萍老师的《通信原理(2)》课程,该课程为翻转课堂课,教学效果很好,现把邹园萍老师做法总结如下:

首先,认真搞好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该老师把一次翻转课堂的完整教学,分成了四个步骤來实施,学习任务下达;教师视频(微课)、配套习题等材料的准备;在线答疑和讨论;课堂讨论和阶段性小测验环节。

其次,按照教学设计做好实施翻转课堂的充分准备。

1、精心准备教学素材,自制视频材料(微课)。微课作为“翻转课堂”的重要环节,直接决定课前知识的传递效果,影响课内教学活动的设计,从而影响最后的教学效果。因此,微课设计与制作的质量直接决定了“翻转课堂”教学的成效。该老师创建的视频材料,不仅包含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更是一个蕴含着悬念与问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的教学环境。该课程老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精心选择了一些具备典型教学案例或者能与当前热点通信技术和应用相结合的知识点作为若干微课的题目,设计并制作成序列微课。例如,MSK调制这部分内容,首先从同学们比较关注的手机应用(手机支付、手机阅读、手机导航和扫脸支付等)引出移动通信中被广泛采用的调制技术―-最小频移键控(MSK),从而引起同学浓厚的学习兴趣;再比如,海明码这部分内容录制的微课“狱中通信----什么是海明码”,通过大家熟知的电影片段,将教学内容融入一个有趣的故事中,始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通过分析故事中特工一与特工二的通信过程,很自然地就将海明码的编码、解码和纠错等知识在潜移默化中教授给了学生。同时,在课程讲授环节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独立地去思考和分析。对于每个微课,根据学习内容和既定的学习目标,设计和制定阶段性的过关测试以及相应的拓展题,以便学生能及时检验自己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

2、认真建设好本课程网络教学平台。该课程的微课在翻转平台发布后,设计了一些和微课配套的在线练习和课后习题,方便了学生及时检查学习效果,以便调整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3、合理设计翻转后的课内教学。翻转课堂的课内教学内容是否合理,要看是否实现了以下功能和作用。根据不同学生在前期的学习基础、学习中碰到的问题以及学习投入的时间和精力等诸多因素的差异,导致不同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以及感兴趣的问题和角度等的不同,分别给予个性化的有针对性的辅导和交流,制定相应的分组讨论的技术专题以及个性化的小测验,加速知识的内化过程,促成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该课程在翻转时,教师根据同学们各个任务点的完成情况,例如视频观看时长、作业完成情况及讨论情况,制定课内讨论方案。根据课程系统性和理论性强的特点,设计了适合本课程的一套课内教学方案。课内教学一共安排了教师知识点系统串讲、重点和难点精讲、第一轮讨论与答疑、课堂小测及交叉评阅和第二轮深层次的讨论五个环节。其中课堂小测时,可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分别安排个性化的小测验,以便交叉评阅或分组评阅和讨论,进一步强化知识的掌握和应用,促成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据了解该课程的翻转在通信工程专业两届共5个班实施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明显提高,同学们上课时非常认真,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于专业的认同度。对于每个视频任务点,大部分同学都观看2遍以上,有的同学甚至看了5遍,有时老师晚上11点发布的视频,也有同学会立即观看。班级同学们反馈,这门课程自身不仅学到了应该掌握的理论知识,而且已经将这种知识转变成了一种发现问题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了自己探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在交叉评阅与讨论时,可以从其他同学的解决方案中,发现新的问题,从而提出问题,并尝试着用学过的知识去研究和解决这些新的问题。(邹立华)

 

                                                                           教研科编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