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下午,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当代文艺批评中心主任孙佳山先生在我校图书馆二楼报告厅,为我校师生作了题为“30年‘主旋律’的历史临界及其未来”的讲座。我校教务处副处长伍蓓教授、人文与传播学院丁莉丽教授、浙江省文艺评论家协会杨医华老师出席了本次活动。本次讲座由浙江省文艺评论家协会、浙江工商大学教务处主办,浙江工商大学博雅学会、浙商大影视文化研究所协办。
讲座伊始,伍蓓教授代表学校向孙佳山先生颁发了学校“博雅讲堂讲师团聘书”和“博雅讲堂水晶纪念杯”。
孙佳山先生以“30年‘主旋律’的历史临界及其未来”为题围绕三个层面做出深入的阐述,即从纵向角度,回顾主旋律电影三十年代的历史;从横向角度,探究历史临界即当今的特殊现象和复杂样貌;从长远角度,从主旋律的发展看趋势,分享他对文化发展方向的观点和想法。讲座中,孙先生首先从《建国大业》、《建党伟业》、《湄公河大案》、《人民的名义》4部影片为代表用清晰的思路阐述了主旋律影片从1987年的“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开始发展至今30年的四个阶段,梳理了主旋律的发展脉络,揭开当今人们对主旋律的误区,并对主旋律影片从开始尝试,到真正开始,再到相当自主的变化过程作出详尽的分析;其次,以横向视野剖析了“小鲜肉”走进“主旋律”的特殊现象,阐释了粉丝文化的变革,从新一代偶像与过去意义上的传统偶像的差异上,带领同学们更加深入地思考时代的复杂样貌,探究粉丝文化背后的产生原因、变化和对未来文化产业乃至更多领域的影响;最后,通过阐述《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电影市场专题研究(2012-2016)——受众、渠道与产品》的研究报告,分析了主旋律成为“文化”最大公约数的原因以及受众特征,提出粉丝文化成为未来某些重大事件的蝴蝶效应起点的猜测,让在场同学们感受到这个时代的复杂样貌和时代面临地挑战。
孙佳山先生深入浅出的演讲,让同学们更清晰、更深层次地了解了主旋律的发展及粉丝文化背后的成因和巨大影响。本次讲座现场气氛活跃而轻松,同学们专心致志、积极思考、积极提问,与孙先生进行密切互动。
本学期博雅讲堂是我校贯彻执行习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精神要求,充分落实课堂思政的有效实施途径。博雅讲堂充分展现了我校课堂思政的多样化、多元化,吸引了众多专家学者和同学一起来反思社会、感悟生活、丰富精神,让商大师生与学子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博雅之人!
通识教育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