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  最新动态

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高建平教授走进我校博雅讲堂

来源:教务处作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日期:2017-11-09访问次数:1430

    11月8日晚上,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现任中国中华美学学会会长、中国中外文学理论学会会长、历任国际美学学会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高建平教授走进我校博雅讲堂,在我校图书馆一楼报告厅,为我校师生作了题为“什么是美学?为什么要学习美学?”的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由浙江人文大讲堂、浙江工商大学教务处主办,浙江工商大学博雅学会、浙江工商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研创中心、浙江工商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协办。浙江工商大学教务处处长厉小军、浙江传媒学院专业负责人杨向荣、浙江工商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张世月及其他有关师生参加了本次活动。
    讲座开始之前,教务处处长厉小军代表学校向高建平教授颁发了学校“博雅讲堂讲师团聘书”和“博雅讲堂水晶纪念杯”。
    本次讲座,高建平教授以美学的发展历程引入,围绕“什么是美学?”与“为什么要学习美学?”两个问题,引领我们走进美学的世界,引导我们进行深度的思考,其结合十九大报告,对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第一阶段中的“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分享了自己的理解,以响应 “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的号召。
    讲座伊始,高建平教授以清晰的思路为我们梳理了美学的发展历程。从上世纪50年代的美学大讨论到文革时期,到美学上的新黄金时代(即被美学史家称之为“美学热”的时期),再到80年代中期,根据时间的脉络,细致讲述了中国美学界从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发展的历史。随后,高教授以“什么是美学?”这一问题切入,同在场的师生们分享美学的研究对象,思考上世纪已然存在却历久弥新的辩题——“美究竟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围绕美的客观性与主观性、美的类型、美与艺术之间的关系,展示了美学深刻的理论和丰富的内涵,阐述了美学背后蕴藏的价值观,从而反思自己的专业、人生甚至社会的观点。
    最后,高教授结合十九大报告中关于“美丽中国的建设”的思路,分享了其独到的见解,认为这是时代的呼唤、时代的要求,中国不仅仅是人口大国、经济大国,也是美学大国,美学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和每一个国民息息相关。
    整场讲座中,高建平教授专业独到的思考、深入浅出的分析使同学们受益匪浅,对“什么是美学?为什么要学习美学?”这两个问题拥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互动环节,高教授热情地解答了师生们提出的问题,现场气氛雀跃。
    本学期博雅讲堂是我校教务处通识教育中心贯彻执行习总书记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要求,充分落实课堂思政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革,让思政教育入教材、入脑、入心的一种表现形式。博雅讲堂充分展现了我校课堂思政的多样化、多元化,吸引了无数专家学者和同学一起来反思社会、感悟生活、丰富精神,帮助我校师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博雅之人!

 


 

 

 

                                                         通识教育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