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导简报
教务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编 第86期 2018年5月29日
保证专业课课堂教学的质与量
大学教育中的专业课学习效果涉及到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在大学本科教育阶段应该处于核心位置。近年以来,各个高校的专业课课时不断压缩,加上有些所谓教学创新变相地侵蚀课堂教学,专业老师普遍反映应有的教学内容无法讲完。应该明确本科阶段课堂教学是基础,教师的讲授是教学质量的基础,应该重视专业课课堂教学的质与量。法学院今年的学生参加全国司法职业资格考试,A照通过率达到64%,雄踞全国六百多家法学本科教学单位的第一名,在这项指标上超越北大、人大、中政大等所有法科名校,这权威地反映了我校法学本科专业课程教学的高超水平与优异的教学效果。结合实践经验与理性思考,建议从以下方面加强专业课课堂教学保障。
首先,应尊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高校的所有专业课都是博大精深的,教师的讲解是学生理解的最有效的途径,专业课教师是以自己的全部学识和专业素养为基础为学生讲解,学生之所以上大学就是因为有老师授课。
其次,保证专业培养计划中专业课学时。在专业培养计划修订中,应该从专业培养质量目标出发,保证专业课学时数量,划定最低专业课学时数红线。
第三,审慎推行教学改革,任何形式的教学改革不得实质性地损害专业课课堂讲授的质与量。多年形成的一些基本课堂教学规范不可轻易变更,教学改革只能促进课堂教学效果,不得动摇专业课课堂讲授的根本。
第四,统筹规划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操作性的、实训性的教学活动应该多放在第二课堂,从学校制度层面上承认第二课堂指导老师的工作业绩。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之间的有效分工,第一课堂重在帮助学生系统深入地理解专业知识,第二课堂重在训练强化形成专业技能。(童列春)
主动与被动相结合,理论与工程相结合
由环境学院王如意老师讲授的《工程流体力学》是环境专业的主要基础课之一。工程流体力学的任务是应用流体力学的基本理论和经验公式解决工程中的实际水力学问题。该课程的学习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难度,主要表现为:①对公式的理解存在一定困难,②工程流体力学与环境工程相关性的理解不够。王老师针对这些问题,通过对《工程流体力学》的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方式多元化,增强了学生应用工程流体力学解决环境工程问题的能力。
首先,王老师采用主动学习与被动传授相结合的方式既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对课堂重点内容的把握能力及联系课本前后内容的能力,而且还加深了学生对授课内容的理解,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比如采用预先布置下次课堂学习内容相关的作业,让学生通过问题的解决,预先学习下次课的内容。这样采用有针对性的预习方法,大大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学生带着问题上课,能积极思考,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再如,通过在课堂讲授过程中提出一些与环境工程相关的流体力学问题或当前热点话题等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尝试解决问题,培养和提升创造性思维能力。其次,王老师通过增强工程流体力学与环境工程专业课的内容衔接,采用应用实例的讲解,将工程流体力学理论和公式应用到解决环境工程实际问题中。如,工程流体动力学中压力损失理论在水污染控制工程中的水力计算等。这样,一方面提升了学生对工程流体力学概念、理论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也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再次,王老师在上课过程中积极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所想,考虑学生需求,并时刻关注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理解。课后,通过短信、电话等方式耐心为学生答疑解惑。
总之,王老师注重教学方式的提升和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及时解决,使学生能真正掌握课程的核心内容并具备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熊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