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下午,浙江工商大学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人徐日辉教授走进我校博雅讲堂,于图书馆一楼报告厅为商大师生作了一场题为“用人识人之道——诸葛亮治国谋略的启示”的讲座。本次讲座由浙江工商大学教务处主办,浙江工商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博雅学会承办。教务处副处长伍蓓教授及各学院有关师生参与了此次活动。
讲座伊始,浙江工商大学教务处副处长伍蓓教授为徐日辉老师颁发了学校“博雅讲堂讲师团聘书”和“博雅讲堂水晶纪念杯”。
本次讲座徐教授从四个方面论述了自己对诸葛亮其人的看法,即“未出茅庐料三分天下”、“《隆中对》的战略疏漏”、“刘备与诸葛亮”、“诸葛亮用人识人”。
首先,徐教授以“诸葛亮是神、诸葛亮是妖”引出“诸葛亮是人”的论断,以“三请诸葛”引出对诸葛亮如此被人尊奉的原因的探究,得出了一个民间早有的定论——“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并且以诸葛亮最出彩的两件作品之一的《隆中对》为例,指出诸葛亮虽有经天纬地之才,却缺乏必要的实践砺炼。其次,他在《隆中对》战略高度的基础上细谈了其中已由历史证明的疏漏节点,并将其与韩信的《汉中对策》、“鲁肃献策”、“甘宁对策”、“周瑜密策”、“法正三策”、“赵云策”、“人才”之设计进行比较,指明了《隆中对》政策的缺点及诸葛亮的不足。最后,徐教授从诸葛亮不知汉中战略地位到诸葛亮上位为时间轴讨论了刘备与诸葛亮之间的故事并讲述了诸葛亮在用人方面的不足。
在演讲结束后的互动交流环节中,同学们认真思考、积极发言提问,提出了很有创造性和代表性的问题。
在对待历史上,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拨开层层的文学迷雾,去重新审视历史人物的正反两面。也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历史中品味出更多的别样滋味,敢于揭示那个与大众印象不同的“他”,去锻炼自己的辩证思维。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述与认识,倡导大家要尊重历史,学习历史,以史为鉴。人们面对历史,是因为历史往往会预示着未来;人们学习历史,是因为能更加清醒生活、规划明天。
博雅讲堂是学校通识教育“六博雅”的路径之一,学校将不断邀请知名学者走进博雅讲堂,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学校通识教育当中,共同分享专家学者潜心研究的成果,聆听他们的观点和见解,起着明责、励志、抒情、奋进的教育。
通识教育中心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