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导简报
教务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编 第97期 2019年10月31日
小改革 大效果:课堂教学的理论实践
—记旅游学院董雪旺副教授运用“Small Teaching”理论改革课堂教学之二
课堂教学不管如何改革创新如何深入发展,核心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举一反三的能力。专家和初学者的最大区别不在于知识的多少,而是知识之间的联结、体系、框架和一致性。专家大脑中的知识、概念和理论都是彼此关联形成知识体系和框架的,他们基于自己已有的知识去吸收新知识,并将二者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更大的知识体系;而初学者的知识则是杂乱无章的,他们的知识彼此缺乏联系和一致性,其表现就是同时持有不同的观点和相互冲突的立场,而且他们对此一无所知。因此,要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善于将不同的知识联结起来。
董雪旺副教授在《旅游规划》的课堂教学中运用“small teaching”的教学理念,通过小改革,取得了好效果。具体做法是:
一、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权:教学大纲留白
一个好老师应该给学生好的学习体验:明确表达问题,解释其意义,给学生思考的机会,回答问题与总结。研究表明,那些习惯预习或自主解决问题的学生,更能够开发自己深度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在上课之前就对学习资料进行预习是十分重要的,可以要求学生在上课之前先尝试自学。
《旅游规划》教学内容庞杂,又需要补社会学和地理学的相关知识,每年的课时都十分紧张,经常出现讲不完的情形。董雪旺副教授运用这个理念,在绪论课上列出一些拟教学内容供学生选择。学生需要提出自己的选择,并说明选择这些内容的原因。认知科学的研究表明,长期记忆的限制因素不是脑容量不足,而是即时检索能力,而复习和回忆是强化长期记忆的最佳方式。教学实践证明,如果我们希望学生记住一些东西,如事实、概念或技巧,就必须让他们经常复习。因此,频繁的回忆有助于学生提高从大脑中检索信息的能力,这在考试中,以及今后的职业生涯里极为有用。
二、坚持随堂实践
无论课堂时间多么宝贵,都坚持让学生随堂实践。为了避免过度学习和死记硬背,老师应在课堂上留出充分的实践环节,让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并及时给予反馈。老师的点评反馈,再辅之以启发,能够促进学生在一堆学习材料中自己发现新知识。实践环节可以并且应该发生在课堂时间,这样老师才可以及时辅导学生。
为帮助学生理解相关概念,董雪旺副教授创造了一系列不会占用太多时间的学习任务,并且不用改变我的教学大纲和计划。我把课堂时间分为讲授和活动两部分。学生当堂分组阅读材料,老师立即建立反馈。活动包括分组测验(学生分组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创立自我测验问题”(学生设计考试问题以增强元认知的学习工具)等。
三、有效利用课堂时间
董雪旺副教授教学时,将学生的学习时间分为四部分:正式上课之前、课堂最初几分钟、课堂主体部分以及最后几分钟,每一部分都可以通过一些微小的改进来提升教学效果。上课前,老师面临的第一个挑战是如何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来。可以放一小段相关视频、几张图片、一段音乐或提几个问题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课堂最初的几分钟,老师们往往喜欢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来导入新课,这是个好习惯,有助于学生在前后两节课的教学内容之间保持连续性,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复习的习惯。
课堂教学的短时而反复的学习比长时间的强化学习效果更好。如何在学生对知识初次接触之后,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反复训练的机会,是教学中的重要技巧。另外,讲课的过程中要善于使用暂停的技巧。现有研究表明,在一节45分钟的课堂教学中,最好能有二到三次暂停。在暂停中,学生能够自发地结对讨论,弄清某个概念或相互借鉴补足笔记。对此,董雪旺副教授并没有采用“前情提要”的方式来主动复习,而是通过提问,甚至“假装”自己不记得上节课的内容,请学生来“提醒”老师上节课的内容。如“我们上节课讲了哪些内容”、“最重要的内容是什么”、“上节课讲到什么地方了”、“我们上节课讲了概念X或理论Y,谁能记起我们是用什么案例来举例说明的”等,让学生通过头脑风暴随机回忆上节课的内容,而且只能凭记忆,不能让学生看笔记本。
课堂的最后几分钟往往是最容易浪费掉的学习机会。学生们开始收拾书包准备下课,而老师则往往抓紧时间再讲最后一个知识点。这时就需要一个结束仪式来确保学生能够将注意力保持在课堂上。最好的办法是“一分钟论文”。“一分钟论文”要求学生在纸上回答两个问题:今天你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还有什么问题?这些简单的问题能够让学生快速复习所学知识,对今天最重要的知识进行评价,并激励学生将今天的知识作为一个新的起点,而不是万事大吉松一口气。
多年的听课经历告诉我们,课堂教学想要有大的突破,根本不现实。因此,从不起眼小改革入手,往往还能取得大效果。
面对董雪旺副教授已经获取课堂教学的成果,本人下一学期将继续跟踪,及时总结汇报。(徐日辉)
浅议教研活动
系(室)教研活动是学校基层教学组织的常规活动,全系(室)教师聚在一起,研讨有关教学方面的问题,内容包括:课程各章节的重点、难点,学生在学习该课程过程中易出错的地方,应补充的相关知识;交流教学心得和课堂组织管理方面的经验;传达和讨论落实学校有关教学方面的任务;集体听课并交流讨论听课的体会,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学习先进教师或其他学校教学方面的事迹和经验等等。正是这些基层教学组织长期不间断地活动,增进了教师之间的团结和凝聚力,提升了一代又一代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和教学水平,完成了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很好地履行了教书育人的职责,不断地提高着教学的质量和人才培养的质量。
学校每学期期中教学检查都抽查了部分系(室)的教研活动记录本,大部分系(室)主任认真负责,安排的活动内容充实,形式多样,过程记录完整详实,说明正常有效地开展了教研活动,体现了基础教学组织有效运转积极发挥应有作用的情况。但也有少数系(室)的记录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对系(室)活动不够重视,没有本系(室)活动计划,草草应付,以学院的大会充数,主持人为院长或书记;没有详细记录活动内容和过程,仅两、三行字;十人左右的系(室),活动仅两人参加;交流讨论没有发言人的发言记录;甚至有的记录有临时统一编写的现象;等等。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使命,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永恒的主题,系(室)主任应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责,认真思考和设计本学期教研活动的主题,不断提高教师的师德和教学水平,出色完成学校和学院布置的各项任务,并如实做好记录,及时总结经验,使教研活动能正常有效地开展,发挥出基层教学组织应有的作用,为教育事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努力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华就昆)
从学生教学评估调查表谈谈如何做好教学工作
目前国内外高校教学评估表一般来讲有四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核心因素。在学生教学评估时这部分是必须要完成的采取里克特量表进行评估。
1.学习/学术价值:△你发现课程在智慧方面是有挑战性和刺激性的。△你发现你学到的一些你认为有价值的东西。△由于学习了这门课程,你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增加了。△在课堂上你学习和理解了学科的内容。
2.教学热情:△教师对这门课的教学充满热情。△上课时教师是有动力和精力的。△教师运用幽默提高感染力。△教师上课的方式吸引你的注意力。
3.个人亲和力:△教师友好地对待每个学生。△教师对每个学生真正感兴趣。△教师在课堂内或课堂外都使学生感到寻求帮助是受欢迎的。在办公时间或课后学生完全能联系到教师。
4.考试/成绩:△有关考试/分数的反馈是有价值的。△评价学生的方法是公正和恰当的。△考试内容检验了教师强调的内容。
第二部分是其他因素。
(1)组织/清晰性。△教师的解释是清楚的。△对教育内容做了很好的准备和仔细的解释。△提出的目标与实际教学目标一致,以使学生知道课程进行到了什么地方。△教师给出演示,使做笔记更容易。
(2)知识广度。△教师对比各种理论的意义。△教师解释了课堂上提出的概念或观念的背景。△教师不只呈现自己的观点。如果恰当也呈现其他观点。△教师充分讨论了这个领域目前的发展情况。
(3)师生互动。△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与学生分享观点和知识。△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给予有意义的答案。鼓励学生向教师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问题。
(4)作业/阅读材料。△要求阅读的材料是有价值的。△阅读材料,课后作业等对于理解学科是有益的。
从以上主4点与副4点来衡量,本校多数教师基本做到要求,但严格指标来讲还是有差距的。如1.学习/学术价值方面有的教师,把大学生当作中学生看待,把专业课上成科普课,同时讲课内容平淡无奇像杯白开水丝毫引不起学生的兴趣,此课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优秀教师的经验是每节课都有亮点,学生有收获。统计学院陈宜治教授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中讲课十分流畅,衔接合理,能熟练运用通俗化比喻或典故来叙述统计学中相关概念,使学生易于理解,首先板书在机器设置下与多媒体课件有机结合,避免黑板反光的不足对引导学生理解运算过程有帮助。在具体讲课中他首先进行了前情回顾。然后分别通过初思考、再思考、勤思考、温故而知新等几个小故事对应求解的四步。在讲课中还穿插统计改变思维学霸掌控人生等典故。由于备课充分认真能精准控制上课时间,做到分秒不差。
要上好课不仅仅要备好课,而且要有教学热情。在听课中发现个别教师响铃时匆匆走进教室,开机打开投影等动作后,约3-4分钟才讲课,上课时明显感到该教师说话力度不够,声音偏轻,似乎象跑步回来,加上送话器音质欠佳,整节课效果不好。
关于考试成绩,一些教师在公平性与公正性方面做法有待商榷,如何正确评价学生在此课程中学习的成绩,是不是一份试卷定成绩,平时成绩如何定才能真正反映他们的学习情况。
师生课堂教学互动也是考察的指标之一,如何真正做到有意义的教学互动,而不是为互动而互动,互动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互动是与学生分享正确观点和专业知识。互动是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给与有意义的答案。互动是鼓励学生向教师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问题。
作业布置是一般课程教学环节之一,但作业的质量有些教师不太重视,还有个别教师每次布置1道题,批改也较马虎。课外阅读是很重要的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掌握课程内容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与专业素养,在这方面有些教师尚需努力。(凌伟鸣)
以教学助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
——外国语学院“教学+”成果卓著
浙江工商大学“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拥有教育部教改示范点财政部人文教育研创中心、省优势专业、省特色专业、省教学创新团队等一系列高水平专业人才培养平台,一级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省重点学科和省一流学科(A类)等高层次科学研究平台。2018年年初,外国语言文学学科获准一级学科博士点授予权。11月1日,2018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正式发布,浙江工商大学共有14个学科上榜。包括外国语言文学在内的3个学科进入全国前10%。外国语言文学较2017年进步明显。2018年,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建设卓有成效。
在学校相关领导的关心、鼓励和不断推进下,外国语学院立足教学,大力提升教师科研水平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形成了“教学+”发展理念,教学科研立项在蛰伏多年后,出现了井喷现象。2018年纵向科研项目共获批共50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7项,包含一般项目4项,青年项目2项,中华学术外译项目1项;国家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基金3项;全国教育规划项目1项;省社科基金5项;省教育厅项目1项;省社科联3项,其中包含重点1项;校级项目30项。其中,2018年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3项:“讲好中国故事践行立德树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实践”、“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创新模式构建”、“英语专业教学的课程思政研究—以“基础英语”为例”;2018省级及以上教学平台自主设立,外国语学院优势专业建设校级课程教学改革项目共13项。本课程教学改革围绕英语、商务英语和法语专业建设展开,如“新国标背景下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特色研究”、“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特色创建”、“对《国标》,定《方案》,锻造法语专业优势”、“阅读长线工程”的实施推进及其效度研究”、“信息技术驱动的复合型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等;外国语学院以“外语能力提升Hello计划学校专项”为平台,共设立了14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及教材建设项目。其中,教学改革项目10项,课程建设2项,教材建设2项。教学项目的创立,多立足于寝室英语提升项目。该项目从开创以来,已经过了十几年的探索,已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教学经验。本次Hello外语提升项目研究是基于前期教学和研究基础上所作的一次全方位总结和提升,如“基于POA的大学英语“优秀外语寝室”项目实践研究”、“基于支架理论的优秀外语寝室课堂内外联动培养研究”、“《大学英语》课程即兴小组讨论的会话分析与教学改革实践”、“基于教育生态学的大学英语翻译写作创新竞赛体系构建”等。
本学期已申报2019年本科学生校创项目学院拟推荐校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7项,参与指导的老师达32位。外院老师们怀着极大的教学科研热情,结合自身教学和科研实际,积极带领本科学生开展创新项目,如“Be A Queen——基于语料库语言学及社会语言学探究社会对女性要求的变化”、“浙江工商大学校园语言景观的调查”、“浙江戏曲英译对比研究”、“大学生英语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等;部分教师立足本科教学,坚持秉承“以德树人”的教学理念,外国语学院本学期已申报校级“课程思政”本科教学改革项目共9项,9位立项主持人都是一线教师,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1名,讲师6名,项目参与人共41位教师,跨不同学院不同专业,协力展开。
本学期英语系申报了学校优秀基层教学组织。英语系20位教师中,高级职称占比超过80%、全体教师100%为博士后、博士学历,他们对外国语言文学、翻译、文化、对象国研究等所做的专业研究为本专业教学注入了强大的智力资源,84%的教师具有海外学习或工作经历,其国际视野形成了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天然优势,同时,本专业教师丰富的文学及应用翻译、高级口译、商务实战和文化教学经验,为外国语学院“教学+”中的“英语+”高端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提供了强有力保障。英语系拥有健全的教研工作制度,包括:教研组织职责、例会制度、集体备课制度、听评课制度、教学环节检查制度等。同时,英语系认真制定、完善和执行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本学期陆续派相关教师到西安外国语大学、浙江大学等兄弟院校进行调研学习,针对新国标制定和修订新一届本科生的人才培养方案;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有序开展,质量监控到位。制订可行的教学质量监控及信息反馈措施。教学常规定期检查,信息反馈及时、有效;学校重点工作推进和落实到位。为了落实学校重点工作,教研室主任、课群负责人、专业教师和校级督导参与了专业教学质量监控环节,建立了一套适合学院特点的保证教学质量的质量管理与教学检查评估系统等等。可以说,英语系教师对教学的那份挚爱和热情,正是外国语学院全体教师教学工作的一个缩影。教学上的勤奋踏实,极大地促进了教师们不断思考、不断探索,自觉地开启了科研模式;反过来,科研的进一步深入,必将有效促进和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2018年,全院每一位老师都铆足了干劲、砥砺前行。期望在新的一年中,在教学和科研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中,外国语学院学科建设更上一层楼。(郦青)
创新实践与“专业定制”:思政理论课教学新探索
本学期,马克思主义学院又涌现了两位思政理论课网红老师,他们是教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李梦云老师和于希勇老师。
从“聊聊演唱会,说说喜欢的明星,再借力‘翻转课堂’,从‘追星’入手她把思政课上得像一首动听的歌”,到“浙商大·大美引路人”她“把思政课上在祖国大好河山中!”李梦云老师首开“翻转课堂”、省级精品在线课程获得立项、社会实践教学带队考察革命圣地延安反哺课堂,可谓创新频频、精彩连连、成果多多。
于希勇老师的“专业定制”思政理论课可谓潜心“研制”、一炮走红。最先,是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于希勇老师潜心探索、“专业定制”思政理论课的推送文章。进而通过网上搜索发现,浙江文明网、光明网、凤凰网、搜狐、钱江晚报、光明日报等媒体都有报道:“不用课本课程定制浙江工商大学的这堂思政课有点特别”、“浙江工商大学:专业定制让思政课有意思、都爱听”。什么是“专业定制”?用于希勇老师的话说就是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的特色来“定制”课程,比如,艺术设计学院的学生,擅长绘画和艺术创作,通过主题绘画学习相关理论,不仅能够发挥专业特长,激发学习兴趣,而且更容易在创作中理解和接受。5月21日,笔者在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教学竞赛选拔赛上听了于希勇老师的“从百年以来的旗帜变化看新民主主义革命”课,循着他充满激情、层层推进的理论阐述和一幅幅融入课件的由艺术学院学生创作的图画,好生感慨:如此用心,如此独特,如此有机融合教与学成果的探索,绝非一日之功,受到学生喜爱也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思政理论课网红老师的涌现表明:思政理论课老师应对各种挑战的努力得到了学生的高度认可;有的放矢、因材施教、通天线接地气,是思政理论课为学生喜爱、接受的致胜招数;只要任课教师用心、用情、务实创新,致力于打造高质量的课堂,增强思政理论课教学有效性大有可为。在传统教学模式更多向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转变的当下,线上教学基本解决了基本知识的学习、复习、练习、测试之后,教师如何利用线下的课堂解决学生的疑惑、提升理论学习的高度、全面掌握课程的体系等就成为新的课题,于希勇老师的“专业定制”为此打开了一扇新的门,值得点赞。(杜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