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交流  督导简报

督导简报第98期

来源:教务处作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日期:2019-11-26访问次数:3741

青年教师授课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新教师初上课堂,总会有一些困惑和问题。笔者专门听一些新教师和授课富有经验的优秀教师授课,通过对比发现,作为新教师往往会出现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教态拘谨

这里所说的教态,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表达状态,以及教师行走站立的姿态。新教师上课时在这些方面表现出来都显得拘谨、放不开。具体表现在新教师往往喜欢站在讲台用PPT,而很少在学生中间走动穿插讲课。

二、教学方式方法比较单一

具体表现在,新教室上课往往采用灌输式的方式给学生上课,很少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或提问。教学方法上也往往采用讲授法,教师只顾自己讲准备的授课内容,很少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对某个问题进行讨论和演示。有的教师在做课堂练习的时候,也只顾自己讲没有让学生自己来完成。

三、师生缺乏互动

新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往往把完成教学内容放在第一位,按部就班地根据备课内容上,而总是忽视与学生的互动。比如,教师在讲完某一小节或某个内容之后向学生提问,通过提问来了解学生是否真正掌握课堂内容。也可以通过课堂学生讨论,来检验学生掌握情况。

四、课堂组织教学能力薄弱

主要表现在课堂的驾驭能力欠缺。遇到学生的突然提问,要么是不予回答,要么就话题转移,推到以后回答。老教师遇到这样问题,往往会因势利导比较圆满地解决此类问题;课堂管理能力欠缺。新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很少关心下面学生的听课状态。看到有学生玩手机、打瞌睡,或者随意走动,一般很少去制止,只顾自己讲课。

基于以上情况,为提升新教师课程教学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从教学中寻找生长点,这就意味着新教师要开展研究性的教学实践,即要开展教学研同期互动。教学研同期互动的核心是研究:教学须在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教学为研究提供素材;研究指向教学的改进、教学有效性的实现。新教师要以教学为中心,通过科研带动教学,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时,力求将新知识、新技术融入学生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不断用科研的实践和成果去充实教学、更新教学内容,真正做到深入浅出,使课程内容的前沿性、课堂教学的启发性等方面得到有效提升,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通过研究性教学实践,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在与学生的心灵碰撞中激发研究的思想火花。总之,教学如果没有科研做底蕴,就难有活力,而科研没有教学作目的, 就是一种没有教育性的研究,就失去了高等学校科研的本质特征。

其次,面对教材,应既能深化它,又能活化它,这意味着教师逐渐成为了学科专家。学科知识丰富的教师易于发展出一种专业上的教学判断力,其在课堂上的操作表现是:明确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深度提问;诊断学生的学习问题;提供有效的教学反馈等。因此,教师所应具备的丰富、精深的专业知识,包括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及与本学科相关的边缘科学知识。这是教师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完成的必备条件。教学学术水平高的教师是本专业的专家,并随着专业知识的日益丰富而不断地学习,保证自己既把握本学科知识领域的历史和现状,又了解学科发展的最新动向,能将学生带入专业或学科的前沿,并促进教学的清楚明了。同时,精深的专业知识会增加教师本人对教学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自己在教学中的良好专业形象。

最后,加强合作学习,重视团队合作精神,新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离不开个人的成长,也离不开团队合作。团队合作不仅能够加深教师间的情感,还能够在取长补短的学习中加以借鉴成长。因此,新教师需要正确认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新教师需要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 在教学上,需要积极到教研室,向课程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学习; 在科研上,需要参与学科学术梯队研究的工作。团队合作学习不仅能够提升新教师的教学能力,帮助新教师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而且能够为学生树立模范作用,通过身体力行鼓励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鲍文)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的探讨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作为我校的新专业,是从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出发而设立的,以培养学生数据思维和数据价值发现能力为指导思想,通过大学的学习,希望能输出具有数据获取、数据分析处理和展示能力以及该行业领域数据密集型应用的高素质复合型专门人才。                                         

围绕这个大方向,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中,需要考虑的具体培养目标有:掌握面向数据应用的统计学、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理论和方法;掌握数据,尤其是大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分析与应用等技术;能够利用探索性数据分析技术对数据进行初步建模,并能利用统计建模和机器学习的基本理论、方法对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和产品化开发;具备广泛的数据应用视野,能够胜任在大数据商务与金融等各类相关应用领域的多层次工作。

可以看到大数据专业是实践性要求很高的专业,但同时培养过程中也不能忽视基础理论教育,要给学生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能适应科技环境日新月异的变化。

首先,大一大二以打好基础为主,强调数据科学导论的教学,让学生对数据,对各个相关基础学科有个大致清晰的认识。高等代数,高等数学(大数据),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作为数学与统计学的基础课程,Java与数据结构作为计算机科学的基础课程,必须高要求严把关,扎实理论。

其次,大二大三逐步开始数据库、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等数据处理与分析相关课程的教学,引导学生真正进入数据的世界。这几门课的学习必须理论结合案例实践教学,不能脱离实际,增加学生的上机实验时间,学会与数据和计算机相处,获得从数据中寻找价值的乐趣。

还有,从大二开始延伸到大四的选修课体系中,结合本校及统计学院的特色,设置三个模块,分别为大数据分析方向,大数据技术方向和商业智能方向,尤其是商业智能模块,特色定位要准,相关课程的确定和打磨需要与时俱进。

同时,作为具有明显跨学科特点的交叉专业,必须想办法加大课程设计和校企合作的力度,给学生更多机会应用大数据技术解决不同领域的各类问题,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教学中产生基于数据的思维能力。

总之,一门新专业的建立,任重道远,作为一名该专业的教师,责无旁贷。(李钰)

注重专业课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

专业课教师对于学生的教育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展开,通过课堂系统地讲授专业知识,其直接的目标在于帮助学生建立相关专业知识体系、掌握特定的专业技能。但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功能并非仅仅局限于专业知识的讲解,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也并非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应该充分重视专业课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形成教书育人的整体效果。法学院的唐玉富老师在课堂教学之外,担任班主任工作,指导学生的学科竞赛,指导学生论文写作,指导学生的考研和择业;深入学生生活,与学生进行深度交流,通过多渠道对学生产生全方位影响,得到了学生的高度认可。

现在的教学管理制度设计之中偏重课堂教学管理。从教学大纲的上传,到作业的抽查,督导的听课,学生的评分,再到试卷的内容控制和装订形式的规范,系统而严密,取到了一定的效果。然而,对于专业课程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关注不够,导致教学管理的整体效果存在缺陷。高等教育中的每一门专业课程均是博大精深,在课堂教学课时严重缩水的情况下,需要通过有效延伸教学过程才能维护和提升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的延伸途径包括:其一,课外练习作业和阅读作业的安排。其二,课程微信群交流。其三,第二课堂和学科竞赛活动。其四,教师科研课题的参与。其五,学生社团活动中的教师参与。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密切联系,进行充分的交流互动,在专业内外形成影响,从而优化教书育人的效果。(童烈春)

注重工程意识教育,培养学生工程思维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是环境工程专业最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是培养学生工程技术能力的主干课程。但在学习该课程之前,学生从未接触过程具体的大气污染控制工程项目,对各种治理设备缺乏感性认识,仅通过书本中的图文进行了解,这使得他们较难理解课堂上讲授的工程实例,课堂教学也显得枯燥无味。鉴于此,吴祖良老师在多年教学经验总结和个人工程经验的基础上对《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堂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注重学生的工程意识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主要做法有:

一、强化感知性教学

在讲授该课程之前,安排学生到杭州杭联热电厂进行参观,实地考察除尘、脱硫、脱硝设施和设备。同时通过搜集形式多样的课堂学习材料(如图片、视频、文字资料等),使学生对大气污染控制工艺和设备形成感性认识,让学生具备初步的工程意识。

二、引入工程实际案例,改变“填鸭式”教学

大量引入工程实际案例,在课堂教学中安排1/4课时量进行案例讨论。基于热电厂烟气超低排放的实际工程改造,以分组形式让学生参与除尘、脱硫、脱硝工艺的选择和关键设备的设计,学生团队的设计方案首先由学生之间互评,再由老师进行一一点评,最终形成合理的设计方案。一个简单的案例可以传授很多贴近工程实际的知识,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使其形成初步的工程思维。

三、重视工程研究方法的应用教学

在大气污染控制系统设计中,不同分系统的物料和能量衡算、设计参数的选择、设备的选型等分析方法具有共性,也是研究工程问题最基本的方法。而由于实际工程问题较复杂,工程技术人员往往可以采用函数引用、文献参考、系数校正等方法。教学中把研究工程问题的方法作为一条教学主线,以期训练学生的工程思维。

四、采用项目化教学方法

教学中以项目任务为中心设置课堂内容,可以提高教学与工程之间的关联性,使学生体会完整的实际工程过程,增强学生的工程意识。比如教学中以大气净化系统的管道设计为项目任务,要求学生完成管道选型、阻力计算、压力衡算、通风机选型等,培养学生的整体工程设计思维。

环境工程类本科生中1/3左右的学生必将走上工程道路,在本科生的培养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使其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就业质量和其之后的职业发展。工程理论教学不能简单的停留在理论表面,必须结合实际,改革教学方法,可以促进工程类学生培养质量的提高。环境学院吴祖良老师的教法值得借鉴!(熊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