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开生面的《计量经济学》
《计量经济学》是金融类专业的必修课,也是今后学术研究的重要工具课,素以难度系数高著称。特别是满篇的数学公式往往令人望而生畏,由于考试不易通过,学生除了课堂上不敢开小差,课后还必须花费大量时间进行练习,因此在学生口中一直有“警察课”的传说。
随着我校应用型人才观的逐步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生开始质疑,花费如此多的精力来学习这样一门课程是否值得?金融学院姚耀军老师经过长期的调查,认为必须对该课程进行大幅度的改造,因为金融学院95%以上的毕业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并不专门从事学术理论研究,《计量经济学》里那些严谨的数学公式对实际金融工作并无明显的帮助,也就是说让绝大多数学生这样努力地学习《计量经济学》实在有点得不偿失。那么能否像许多学生认为的那样干脆取消这门课?姚耀军老师也不赞同这种看法,因为《计量经济学》是实证分析的重要工具,实证分析旨在弄清采取某种措施会产生怎样的结果,而采取另一种措施又将会产生怎样的结果。许多实际工作虽然不需要非常严谨的数学推导,但对各种措施可能产生的结果进行逐一比较,从中作出最优选择,这种能力对于解决实际经济问题还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姚耀军老师大胆地采用减少数学、尽量以案例来讲解《计量经济学》原理的上课方式。
然而没有数学推导的《计量经济学》又该如何计量?学习难度一旦降低,学生上课是否会不认真?笔者带着这些疑问去听了两节课,意外地发现学生到课率100%,早来的学生纷纷帮同学用书本抢占前排的座位,姚老师上课极其风趣幽默,一个个生动的案例取代了晦涩难懂的数学公式,比如对企业并购效果的判断,通常都会直接比较该企业并购前后的利润,而《计量经济学》却认为这是错的,因为忽略了经济大环境这个因素,如果并购后经济大环境好转,则利润增加不能说明并购效果就是好,因此必须与另一家相似企业作横向比较,该相似企业未进行并购,在某一时间段内这两家企业各增加了多少利润,如果并购企业的利润增加更多,这才证明并购效果是好的。又比如课堂教学,一般来说,小班教学质量超过大班,但美国一所高校在实行小班化教学以后,教学质量反而下降,原因何在?《计量经济学》告诉我们,不能任意省略一些重要因素,因为小班化需要更多师资,该校临时招聘了大批新教师,新教师缺乏授课经验,从而降低了教学质量。姚老师在课堂上讲了一句很有深意的话,社会科学不同于自然科学,我们在做自然科学实验时是主动的,因为可以设定一些特殊条件,如超低温、真空等,而做社会科学试验则是被动的,只能尽可能模拟真实的外界环境。仅凭常识往往会忽略一些必要的因素,培根说数学使人周密,数学能弥补常识的缺陷,因此在讲完这些案例以后,姚老师再列一下《计量经济学》中相关的数学公式,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这些枯燥抽象的数学公式令人豁然开朗,真正起到深入浅出的课堂教学效果。
马克思说过只有能运用数学的学科才是完善的学科,《计量经济学》就属于这样一门课程,然而只要不是从事专门的学术研究,对绝大多数今后毕生从事实际经济工作的学生来说,只要掌握了《计量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就可以受益终身。剑桥大学著名的韩裔经济学家张夏准说过,我认为95%的经济学知识都是常识,甚至剩下的5%,作为基本的推理知识,如果不完全是技术细节,实际上也可以用大白话来解释。真心希望姚耀军老师的《计量经济学》能作为全校通识课,使更多的学生能够提升这方面的能力。(阮洸华)
大学课堂革命的一点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工作目标是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而课堂是立德树人的主渠道,是人才培养的主战场,是教育创新的主阵地。为此,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意见中指出推动课堂教学革命,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通过教学改革促进学习革命,积极推广小班化教学、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大力推进智慧教室建设,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结合作为校级教学督导参与的听课评教和沟通调研等活动,在新的时代和政策背景下,围绕大学课堂改革推进做以下思考。
课堂是大学师生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学生学习知识重要的环节,是大学人才培养的落脚点。目前课堂教学多是根据教学大纲要求,运用PPT课件等讲授教材内容,即使目前已经建设了部分先进的智慧教室,开发了较好的教学网络和学习平台,但是总体上课堂教学还是传统的为主。当然传统课堂教学也存在着明显的优点,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教学的组织管理和教学过程的调控,对教学环境的要求比较低,而且课堂学习效益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但是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也是明显的,即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始终处于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地位,这样非常不利于高素质的创新性人才培养。因此大学课堂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旨在充分发挥师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全面提升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由此可见以课堂教学革命为突破口,着力建设一流本科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为教育教学主阵地的课堂,是否可以在空间环境、授课模式、学习方式、思考态式等开展改革和创新,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人才培养需要。更新传统课堂教学观念,坚守以本为本的办学原则;继续推进教室革命,融入高科技和多变样式;不断增强教师培训,提升立德树人综合能力;积极引入新的适宜教材,突破教材的中心地位;逐步破除被动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全面注重过程管理,实施全过程闭环式学业评价体系;坚持国际化落到实处,切实提升学生的国际竞争力。
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我校也提出了“在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征程上展现新作为”和“把握战略机遇期,全力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号召,相信以课堂革命为突破口,借助于一系列大学课堂改革,必将助推我校人才培养能力综合提升,必将助力我校迈向“双一流”、建设高水平大学。(王彦波)
从实际应用出发,深化《单片机技术》课程教学改革
随着AI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兴起和发展,“嵌入式”系列课程的教学在电类专业的学习中地位越来越重要。近年“嵌入式”技术的广泛应用和迅猛发展对本科教学的要求,与大学课堂“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模式相矛盾。因此,对电类专业而言,“突出实践培养、加强体系化教学”的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信电学院的专业基础课《单片机技术》是“嵌入式”系列课程的入门课程,课程目标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熟练掌握单片机设计开发技术,并具有一定的软、硬件设计基础和动手能力。这已经成为电类专业学生的必备技能。为此,《单片机技术》课程负责人阮元老师进行了大胆教学改革与探索。通过听课并在课下与阮老师做了深入交流,现把其教学改革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知识体系的连贯性,重新组织教学结构
(一)课程整合实现“三合一”
过去的《单片机技术》课程分为理论教学、实验教学、课程设计三门课,每门课程相对独立,其中“单片机课程设计”还分设于不同学期,老师也各不相同,原本相关体系化的内容变得互相割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法将相关内容紧密联系起来,更谈不上融会贯通了。
通过教学改革,将这三门课程融合打通,变成“单片机技术综合”一门大的课程,在每一个知识点的理论教学后,马上紧跟实践的练习,使得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通过实时的动手实践检验、反馈,有助于对理论的深刻理解与知识体系的完整建立。
(二)变课本“章节”式为项目导向式
对单片机技术课程而言,实践教学是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对课程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专业素质的提高起到关键的作用。在本课程改革中,突出实践的重要性。通过各个模块的原理分析、方案设计、元器件选用、电路设计的讲解到程序编制、下载调试等各个环节的训练,每个学生最终在“开发板”上完成一个“时钟温度检测显示仪”,学生的专业技能将有一个很大的提高。
单片机教学围绕项目展开,以项目的开发步骤作为教学顺序,将单片机的知识点穿插到开发项目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边做边学。换句话说,将整个单片机的内容分成大大小小不同的知识点,每一个或者几个知识点对应一个小项目,项目由易到难安排,每堂课的教学任务尽量设计成完成一个项目产品的一部分功能,其中涵盖当次课所要讲述的单片机相应的理论知识。把所有的项目功能完成之后,学生就接受了单片机所有的理论知识以及对应的知识的实际运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而言,既积累了动手实践经验,又能很好地掌握单片机的理论知识点。尤其是知识点马上得到验证,极大地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加强单片机课程和模拟电路、数字电路、C语言课程的联系,组成对应的课程群。在对某个项目案例进行讲解的时候,结合课程群里对应的其它课程,把所用到的知识进行统一归纳,理清思路,给学生提供或者引导学生提出一个或几个合理的解决方案,并从中择优选择,然后进行软硬件的具体设计和实施。这种结合课程群,进行项目案例的讲解和分析,跟实际应用更加接近,有利于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培养工程教育的思想。
二、突出课程教学的实践性,自创教学开发板
由于单片机的实践性强,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软硬件结合,也就是将单片机编程和外围电路设计相结合,才能让学生对单片机的功能有深刻的认识并掌握其设计技巧。在单片机应用开发过程中,硬件外围电路的设计和软硬件结合的调试过程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但是由于硬件条件所限或时间不允许,课堂上很难实现这些,这就导致了学生课堂学习认识较肤浅。即使老师在课堂上讲解一些实际应用案例,学生也只能通过老师的分析和自己的理解勉强明白其中的意思,所以课堂教学更偏重于理论的讲解、分析和软件教学,无法使学生有更进一步的深刻认识。而传统实验教学又多停留在实验箱操作上,设备维护需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经费,容易造成资源浪费,而且以验证性和模仿性实验为主,无法让学生完成纯粹设计性的实验。
为此,教师自己设计教学开发板,提高课堂授课效率以及学生实验实施效率,就显得非常必要。该课程负责人阮元老师,基于其本人多年开发经验,自创了一套“MC51教学开发板”,供教学实验使用。通过“MC51教学开发板”的推出, 学生人手一块开发板,归属于学生,通过从焊接到各个功能模块的完成,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活跃性和互动性。此项改革结果表明,在理论教学中,利用教学开发板进行电路的原理展示与分析、程序的编写及下载调试,分析方便,结果直观清晰,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另外,将程序运行于单片机上,一步步完成各功能模块的功能既达到了实验效果,又经济方便,极大提高了同学们开发设计的成就感。
三、紧扣现实,改汇编为C51编程语言
单片机的编程是课程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往的教学中,通常采用汇编语言教学。这次课改,采用C51 ,结合学生以前有过的C语言的基础,使教学内容中有关计算机语言的相关部分难度降低,可以把更多的课时安排给项目设计上。
四、实现教学的个性化,完成所有教学视频
毋庸讳言,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不同的。为了学生能够自主学习,阮老师耗费很大精力,自己在家中完成了本课程的所有上课部分的教学视频。对程度差一点的同学可以在课后反复观看教学视频,以弄懂不足部分。对学习程度好且感兴趣的同学,也录有提高难度补充视频满足同学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要求。
五、注重知识的平时积累,改革考核方式
过去《单片机技术》课程考核以理论知识、标准答案、闭卷形式为主,改革后课程的考核要灵活多样,以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自学能力为主。课程的考核以技能、综合评价、开卷等方式,同时加入实物制作成绩等。学生要想取得好的成绩,就必须注重平时的每一次实验,注重平时的积累。对每次的实验完成情况给于排名和打分。只有促进同学们平时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才能使同学真正掌握单片机开发的技能,才算学好这门课。
阮老师说,该课程教学改革从酝酿到实现历时两年有余,始终贯彻以学生为主题,以专业培养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力求改变课程分散、学做分离的传统模式,是一次从教学结构、内容、语言、方式等方面进行的系列创新与尝试,目的是加强学生核心技能的培养和训练,优化教学效果。未来,还将对相关改革做阶段性评估与总结,有针对性地进行优化与完善。(邹立华)
诠释“学生内心是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陈新《公共部门战略管理》启发式教学特点
听了陈新老师《公共部门战略管理》讲课,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整个教学过程在调动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寻问题”中度过。这种启发式教学注意课堂互动和形式创新,善于引领学生运用课堂理论知识思考现实问题,课堂效果良好。
一、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中国现实问题
陈新老师备课认真,能够在课程教材的基础上,加入中国社会发展的前沿问题和相关案例,启发学生在课堂知识基础上思考中国改革发展中的相关问题。在分析公共部门战略实施各种模式的基础上,探讨了国家治理基础性结构不同对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影响,进而分析了中国国家治理结构下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基本特征。通过理论知识和现实案例的结合,让学生体会公共管理理论知识与现实问题的紧密相关性,引领学生运用课程理论和方法思考中国改革发展的现实逻辑,通过公共管理的专业知识讲好中国故事,增强四个自信。
二、注意创新教学形式,启发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课堂讲授的关键不在于知识的灌输,而在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能力。陈新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注意与学生互动,让学生参与到课堂讲授中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比如,在讲授战略评估部分的内容时,结合教材中电子科技大学MBA发展的战略分析,让学生组成战略评估小组,对浙江工商大学MPA发展的内外部情况进行评估。通过课堂互动,能够让学生认识到理论知识就在身边,激发学生主动思考身边的各种现象,引领学生运用课堂知识分析身边的案例,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三、注意课堂讲授的实际效果,引导学生提升运用课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陈新老师在课程考试和成绩评估中尤其注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察。陈新老师表示,考试不是目的,使学生掌握理论、方法并运用理论方法思考现实问题,进而提升学生的思维和实践能力才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在课程考试和成绩评估上,陈新老师尤其注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注意导向性教学,强调到课率不是关键、抬头率也不是关键,关键是能否真正脑到、心到,能否真正使专业知识融入到自己的思维习惯和思维能力中。(何翔舟)
体育教学新课改值得期待
2019年4月4日浙商大办〔2019〕82号:浙江工商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施意见,这对体育工作部的未来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预示着学校未来的体育工作将有法可依,有据可循,凸显学校对体育工作的重视。
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工作成效显著。但是,在高校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我们仍感到学校体育的育人功能发挥不够,立德树人的核心任务在体育教育中体现不足;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不够浓厚,特色不够鲜明;对学生体育兴趣、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机制缺乏深入的研究,体育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内生动力不足;体育师资配备不足,教学工作量过重,不能满足广泛开展课余运动训练与竞赛、群众性课余体育锻炼的需要;学生休息和体育锻炼时间不足,没能达到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基本要求;学生心肺功能下降,上肢肌肉力量、柔韧性等身体素质偏弱等问题。
面对问题,体育新课改被提到了日程。学校对体育工作的总体要求就是: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必需把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根本目的,健全完善学校体育工作机制和评估机制;逐年增加对学校体育的投入;充分保证学校体育课和学生体育活动,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和竞赛,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体育活动;使每位学生学会至少2项终身受益的体育锻炼项目,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生活方式。通过加快推进“文体振兴计划”,全面实施“体育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和“学生体质健康提升工程”,使我校学生身体素质得到显著提高、体质得到全面增强。
在体育教学方面,推进实施体育教学的“完全学分制”,让学生有充分的选课程、选教师、选学习过程的主动权,以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主性。下学期即将开出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健美操、体育舞蹈、跆拳道、武术、瑜伽、轮滑、体育保健、体适能、游泳等等约16门体育课程。群体竞赛方面,“阳光长跑活动”、课外体育活动、课余运动训练与竞赛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并与体育课教学内容相衔接,设置出多样化、可选择、有实效、影响大,具有商大特色的品牌群体活动项目,引导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寝室、走向操场”。场馆方面,完善现行的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和器材的配备、管理、运行与使用、维护与维修等规章制度,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学校体育场馆信息化管理水平,提升学校现有体育场馆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益,满足学校体育活动的需要。
下学期体育教学新课改正式启动,我们拭目以待!(白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