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导向,精心设计
——记方婧与她的《环境监理》课
《环境监理》课是环境科学专业的一门应用型很强的专业选修课,主要针对大三和大四学生开设。《环境监理》虽然是专业选修课,但是却是10年来环境科学专业学生争先恐后抢着选读的一门课。近年来,笔者连续听了几个学期该课程,感受到了学生们对它情有独钟的热爱,也找到了惊喜的答案。
这是一门有情境表演的课。《环境监理》课程的难点在于大量的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是一个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环节。方老师向学生明确提出三项课程能力培养目标,精心设计课堂情境演练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参与性。例如,招投标情境模拟演练课上,模拟环境监理项目招投标的所有工作程序和方法。具体的做法是,选出2名学生当工作人员,选出5名学生当评标专家,将剩余学生分成若干组扮演投标公司。一场轰轰烈烈的公开招投标就在课堂上扮演了。同学们干劲十足,精心准备投标文件,甚至还专门为自己取名的公司DIY雕刻公章(萝卜章),模拟制作营业执照等。在情景演练课堂上,同学们各司其职,热烈讨论,人人参与,收获颇丰。取得优胜组的同学欢呼庆祝,其他同学则纷纷总结失败经验,期待在下次情景演练中以决高低。
这是一门有企业见习的课。为了增加同学们对建设项目进行环境监理的体验,方老师把教室里的教学课堂搬到了案例现场,学生们一边参观,一边听取老师和企业工程师讲解案例。在老师的带队下,一辆大巴车载着一个班的学生,像春游一样兴致勃勃地来到相关企业。在案例现场,同学们看到了建设项目的主体工艺流程、环保工程实施过程、设备运行过程、环境监理工作方法等。通过现场实地见习,学生们把知识由浅显的文字转化成了直观的体验,增加了认知和理解,进而积累了些许实践经验。由于现实等多方面的原因,学生对工程设备构造和工艺处理过程的认识基本停留在课本的图片和简易模型上,并没有太多机会接触实际的设备和工程。采用现场教学法能够适当弥补学生对真实设备和实际工程的认知短缺。
这是一门有立体教材的课。由方老师主编的《环境监理》教材,是一本浙江省首批建设的“十三五”新形态教材。经过多年的努力和经验总结,方老师组织编写了全国第一本面向普通高校本科生教学的《环境监理》新形态教材,融入了大量的视频、音频、文档等教学资源,获得了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王志华的书序肯定。年轻老师能够重视教学经验总结,积极编写规划教材,实属难得。环境科学专业2014-2016级的学生参与了教材讲义的试用,并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同学们对有幸参与教材编写工作表示无比荣耀,也为能够使用任课老师编写的专业课教材感到荣幸。在这次新冠疫情期间,当纸质教材不能及时取得的时候,学生们及时收到了方老师主编教材的电子版。
这是一门有全天客服的课。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在方老师的指导和同学们的支持下,《环境监理》课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在这里,老师推送各类教学资料,学生留言反馈,这里成了老师和学生充分沟通的纽带。在这次新冠疫情期间,方老师的《环境监理》课采用录播+直播讨论模式,受到了学生们的五星好评。在学习通平台上,方老师把知识点的录播视频、课堂讨论案例、课后作业均提前发至学习通系统,供学生们预习和复习。在钉钉平台上,方老师和同学们开展热烈的案例讨论,每次课堂讨论消息数超70条。在钉钉和QQ里,每位同学都可以随时向方老师提问,方老师都能及时回复。本学期线上上课第一周,有同学对学校媒体说印象最深刻的课程是《环境监理》课。毕业生给方老师发来微信说“非常喜欢上您的课,能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很多东西”。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老师们兢兢业业、千方百计、探索创新,为学生们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熊春华)
督导简报
————记一堂很有启发的课
六月八日上午一二两节,听了管理工程与电子商务学院项益民老师的一堂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堂课在计算机房上,上课内容为:信息管理学中的信息检索部分。信息检索的理论部分在课堂上已经完成,这次是进行上机练习。
项老师首先给每个学生发了上机练习题目,每个题目后面都标有分数,然后,提出了具体上机要求:所有的题目先回答详细的分析思路,再给出简单的最终答案。这种强调上机解题过程,而不是仅仅最终答案的要求,一方面克服了这类课程很容易发生学生相互抄答案现象;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出好的信息检索的能力,克服过去那种漫无边际地进行信息检索的习惯。教师的不同引导方式,将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教学中对学生强调过程,而不是仅仅最终结果,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一般教师到此为止,下面由学生进行练习了。但项老师不是这样,不仅仅作了教学引导,还准备带学生一程。项老师具体举了一个检索例子,并说这是一个比较难的题目,上几届学生只有一个同学做出来,给学生二分钟考虑,谈一谈你们的检索思路。一下子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纷纷举手谈自己检索思路。项老师一边报着学生名字,一边对学生的检索思路进行分析,其中不断引用理论知识,使理论知识在实际应用中得到落实。强调学习的过程,就会产生两种结果:要么取得正确的结果;要么得不到正确结果。为了激发同学们的思路,去掉限制,项老师说:也可以谈谈什么样的检索是走不通的,从中可以总结失败经验,同时,也为其他同学寻找正确检索思路提供借鉴,使别人少走弯路,也是一种贡献。
分析了五、六个同学的检索思路后,有个同学找到了一种新的正确检索思路。项老师及时加以肯定,并说:我也从中学了一招。同时,还演示了另外一个同学的正确检索思路。使同学们感受到如何进行检索的具体分析过程。
这种教与学的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可以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丰富了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这种互动过程,实际上也是对教师专业能力的一种考验。
这堂课还有一个特点:项老师能叫得出大多数学生的名字。这一点真是难能可贵。项老师在这方面一定花了功夫了。学生会有一种被关注和认同感,从而培养出对这门课程的兴趣,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为项老师上好这门课奠定了基础。
最后,如果项老师能在学生做的题目上,再加上一条:通过20个题目,归纳出一般的检索分析思路。让学生学会如何从特殊到一般,形成一条很重要的经验,使这节课的效果更上一个台阶。(金海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