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至7日,浙江工商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组织的“云”讲堂暨一流课程大讲堂顺利举行。一流课程大讲堂的主讲人分别为华南师范大学谢幼如教授,上海交通大学苏永康教授,南京大学李向东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战德臣教授,“大讲堂”通过钉钉直播方式进行,由教务处副处长伍蓓主持。
1月4日,谢幼如教授以《强化思政理念的一流课程建设》为题作了分享。在介绍了一流本科课程“两性一度”的标准和国家一流本科课程拟立项数后,谢幼如教授围绕着“建设背景”、“建设目标和要求”以及“课程设计与实施”三部分展开。首先,谢幼如教授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简述了课程思政建设的内涵、总体目标、内容以及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的重点。她指出,坚持“四个相统一”、“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是推进课程建设的重点,重中之重是“结合专业特点,渗透不同的思政元素”。谢幼如教授在分享一流课程的价值导向和五类课程“如何融合课程思政及案例”后,强调课程思政在一流课程的评价中非常重要。接着,谢幼如教授分享了“智能时代课程思政设计的理论框架”。通过案例与理论相结合的方法,谢幼如教授详细介绍了如何在课程目标、内容、活动、评价四个方面强化课程设计,以及如何通过课程思政队伍建设、信息化平台和资源建设、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三个方面强化课程思政理念的课程实施。最后,谢幼如教授将课程设计方法归纳为强化课堂思政,体现“两性一度”,彰显课程特色与教师教学风格以及注重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四个部分。
1月5日,苏永康教授以《MOOC-Inside混合式教学生态模型及全流程设计》为题作了分享。苏永康教授首先介绍了“教育新常态”和“范式转移”的理念,他认为,一门课程应该“只有起点,没有终点”,针对学生的高阶能力培养和终身学习进行重点设计,使学生得到终身受益的收获。苏永康教授指出,在在线教学新常态下要解答“在线教学好不好”这一问题,需重点关注技术融合有没有促进教学的实质性创新,而不是单一地把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比较。针对教师的角色转变,教师不要仅仅停留在掌握在线教学新常态下的信息技术应用,而是转变思想理念,懂得从拥抱技术到跳出技术,理解教育的本质并不断创新。在教师的教学设计案例中,我们如果看不到教师从拥抱技术到跳出技术的“一小步飞跃”,没有看到教师对“教育”本质的反思,则其算不上“优秀”的教学设计。苏永康重新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混合式教学全生态模型,分析了混合的多维度、大流程、小流程等方面,并指出建设“以学生为中心”的生态圈,不仅要有教学设计师的支持,也需要有良好的学习空间或学习实验室。接着,苏永康教授结合一流课程的建设及申报提出了理念、问题、目标、内容、过程、融合、评价、特色、优化九个关键问题,并结合混合式教学设计优秀案例分析了学情分析、问题凝练、教学目标、内容整合、过程设计、学习评价、效果评价等方面的设计思路,给出具体生动的案例。最后,苏永康教授将混合式教学比喻为“鸡尾酒”,生动地阐述了“道混成而自然兮,术同源而分流”的观点,并以罗伊·阿玛拉的话为寄语,希望各位老师充分重视在线教学的长期影响,在在线教学新常态下“拥抱技术再跳出技术,不断创新教学设计”。
1月6日,李向东教授以《<宇宙简史>中的课程思政实践》为题作了分享。李向东教授从课程建设的立意、创意、汇意、达意四个方面阐述了“课程建设的道、术和器”,并介绍了如何从“立意”过渡到“达意”。接着,基于教育部的文件与《宇宙简史》这门课程的建设历程,李向东教授分享了他对课程思政的三点认识:课程思政是焦点、不是终点,是方法、不是加法,是融化、不是僵化。他表示“课程思政的初心是教师‘行无功利之事,做情怀之人’”,“课程思政本身不仅仅是给予知识,还赋予了知识发展的方向”,“课程思政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方法”,“文化缺失是教育和科研面临的最大问题”。基于《宇宙简史》这门课程建设的实践,李向东教授表示,在课程建设中设计思政元素需要考虑内容和方法两个方面:内容方面要结合学生的基础、背景以及培养目标做到“以学生为本”,并“由问题导向到问题引导/驱动”构建课程知识体系架构;方法层面要做到实事求是和融合创新,实事求是是科学精神的精髓,也是课程建设的根本原则,将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思政元素三方面进行有机融合,最终达到课程设计预期设想。最后,李向东教授强调,课程思政是厚积薄发、自我提升的过程,它包含研究、积累、学习、沟通四个层面,其中最重要的是沟通,尤其是师生的沟通,一门课程建设的好坏,关键在于得到学生的认可。
1月7日,战德臣教授以《混合式一流课程建设与课程革命》为题作了分享。战德臣教授通过介绍五类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的区别和申报侧重点的区别引入,并围绕“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与课堂革命”、“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的标准”和“如何迎评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三部分展开。首先,战德臣教授认为,线上课程侧重于“教”、实体课堂侧重于“学”,课程离不开“教”也离不开“学”,因而要线上线下相结合,线上线下混合不是为了混合式教学而混合,而是为了解决实际面临的问题而进行的课堂革命,目的是“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战德臣教授将理论与实际案例相结合,从课程定位与价值、慕课运用方式、混合式教学设计和混合式教学实施四个方面对“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标准”进行解读,提出了“课程有价值”、“有在线课程支撑”、“强化教学设计”和“强化教学实施”四条建议。战德臣教授认为,混合式金课需要进行“特色凝练”,即在教学设计中体现特色、在教学实施中证明特色被实现、在实施效果中证明特色效果好。结合实际案例,战德臣教授从“内容+理念”相结合、如何教与如何学、教学设计、如何说课四个方面介绍了“如何迎评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最后,战德臣教授提出“一师带多校,慕课异步教,课堂同步学”的教学模式,通过介绍课程建设的提升路径,他表示课程建设在持续行进,祝愿浙江工商的教师们能在教学方面取得优秀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