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  最新动态

旅游学院积极推进“我与乡村心连心”劳动教育课程实践建设

来源:教务处作者:俞帅清发布日期:2021-09-29访问次数:406

为全面构建旅游学院全方位育人体系,打造育人新思路,创新育人新模式,积极推进劳动教育实践走入课堂,引导青年积极参与乡村建设。926日下午,学院积极推进“我与乡村心连心”——劳动教育课程实践建设,旅游管理专业《旅游目的地管理》《旅游市场营销》两门课程实践对接会于B108教室顺利举行。杭州市临安区太阳镇党委副书记赵超军、三联村村支书方刚、枫树岭村党总支书记洪国庆、村书记助理马玉佩、莳因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小娇及相关工作人员,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党委书记郑群雄、旅游管理系主任管婧婧、教师辛爽出席会议,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参会。会议由管婧婧主持。




管婧婧代表学院向各位与会嘉宾的到来表示欢迎,并强调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教学始终与国家战略紧密结合,以劳动教育为契机,邀请相关乡镇领导走入课堂介绍乡村,深入培养新时代青年人对乡土的认同感和热爱,用劳动教育实践引导青年把青春书写在祖国乡村大地上。



方刚从地理位置、得名原因、人口构成、特色产业等方面介绍三联村的基本情况,并展示了依托特色美食“三联索面”打造针对非遗旅游的特色化农产品发展产业路径,三联村重视平台建设,通过集体经济模式承揽业务,集体控股参股形式销售产品。以村庄实际为例生动地展示了三联村在非遗传承与乡村产业振兴的实践与成果,有效实现产品推广和农民增收同步。

关于乡村振兴,方刚表示涉及到多方面内容,其核心归根到底是人才,村庄的正确发展要紧密结合村庄实际,需要大量懂运营,会规划的专业人才引导村庄发展。并表示在共同富裕背景下,乡村打造文旅融合的发展路径是朝阳产业,鼓励同学们以自身优势积极投身到村庄的发展建设中。



枫树岭村助理马玉佩通过地理位置、空间布局、人口构成及产业联动方式,重点介绍枫树岭村作为“民族村”发展和挖掘特色民族文化,打造民俗活动和饮食文化联动,实现乡村产业特色化发展。

关于乡村振兴的难点,马玉佩认为在于如何吸引人,尤其是年轻人来发展乡村经济带动消费,需要敢于创新、深入乡村、执行力高的复合型管理人才,深入挖掘乡村特有的产品和资源。

陈小娇表示来自乡村,心有乡愁,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浙江省两进两回乡村、杭州推进未来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振兴前景广阔,希望同学们抓住时代机遇,积极投身建设乡村,将乡村发展和专业技能紧密结合,探索浙江省乡村发展有效路径。



与会嘉宾进行乡村振兴与校地合作的座谈会,郑群雄介绍学院的发展历程、师资配备、专业建设、社会实践及人才培养情况,并表示在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背景下进行校地合作对于人才培养和乡村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赵超军结合太阳镇山核桃特色产业实现农旅融合的发展意向,并表示欢迎旅游管理专业相关人才加入太阳镇南粮北果中工业三大产业的发展建设中。



洪国庆表示枫树岭村在未来将通过19个民族村进行村际合作,打造“共建共享”发展模式;方刚介绍三联村发展现状及未来乡村建设计划。双方就校地共建合作意向进行了深入交流。

  青年立德时代,服务建设乡村。旅游学院将致力于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热爱乡土,立志振兴乡村的优秀新时代青年,引导学生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和民族发展中去,真正实现“劳动育人,强国有我”。